广东省清远连山壮家人传承古老的晒烟工艺,利用太阳暴晒调制而成的棕褐色晒烟,引来城里游客体验
三伏天气,酷暑来临,城里人忙着去避暑度假。而位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金子山下的壮家人则忙着晒烟叶。他们用最古老的方式将自种自产的烟叶晒干,然后出售或留着家里的男人吸。在壮家村寨的晒谷坪、屋前屋后可以看到许多晒烟的场景。
晒烟艺距今有500多年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1492年哥伦布航海之旅发现新大陆。当时哥伦布的两名水手发现古巴的印地安人利用棕榈叶或车前草叶,将干燥扭曲的烟草叶卷起来抽,这即是原始的雪茄。研究之下发现岛上有一种从来没见过的植物,土著用此植物的叶子,晒干然后燃烧并吸取其烟。
连山壮家人的晒烟种植始于明末清初,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。品种主要是青梗烟。在全国各地都引用现代烤烟技术的时代。连山壮家人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晒烟工艺。利用太阳暴晒调制而成的棕褐色晒烟。由于烟叶收晒季节,山区雨天多、湿度大,用烟折(晒烟专用工具,用竹篾编成,又称烟笪或烟笆)将烟叶平摊在烟折上夹牢曝晒,称折晒红烟。
三伏天气,阳光充足,阴雨天气少,正是晒烟的最好季节。在金子山下的壮家村寨,随处可以看到壮家人晒烟的忙碌身影。晒谷坪上,屋前屋后,布满了烟折。
烟折用竹条制作而成,两块烟折夹在一起,夹层里面就是烟叶,有点像北方的夹馍。壮家人将烟叶夹匀称后,就抱到晒谷坪上,将两块烟折搭成一个三角形,这样既可以支撑起烟折,又可以让烟叶充分晒到太阳。
当地壮家人谈到说,晒烟非常辛苦,刚采摘下来的烟叶夹好后非常重,要用手抱到晒谷坪,竹条经常将手压红肿,有时还将手刺破。现在壮家人发明了专门晒烟的手推车,再也不用抱了。在晒烟时,要专门有人在家里守着,一看到天气变脸,马上往家里抱。夏天雨水急,有时抱不过来,烟就要淋雨。半干的烟叶淋雨后就基本没有用了,只能当垃圾倒掉。天气好的时候,晒干一折烟都需要20天以上。
壮家人传统的晒烟工艺吸引了城里游客的眼睛,不少游客好奇地拍照发朋友圈,还有的尝试抱烟折,学习晒烟工艺。壮家人至今还保留晒烟这主要工艺,原因在于晒烟比烤烟味道更香醇。晒烟深棕褐色,富光泽油滑,糖分含量偏低,氮化物偏高,香气浓郁,颜色黄亮,香醇馥郁。而且生态环保,节省燃料,没有废气排放。
相关推荐
-
白肋烟从育苗种植到中途的管理施肥,到后期的收割,制作,晾干,打包,工序十分繁杂,记得父亲说过种烟最不能缺的是农家肥,一块烟叶成色好坏跟农家肥的多少有很大关系,记忆中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农家肥,勤劳的母亲每年都会养好几头猪,还有一头犁地的大水牛。每天早晨父亲都会割几捆草...
-
黄冈晒烟是我国名晒烟的一种,属香料型烟叶,其主要特点是色泽黄亮、烟味纯正、香气较浓、燃烧性强。它是湖北省黄冈县著名特产,是配制混合型卷烟不可缺少的优质原料,是畅销国内外的名牌产品,被列入《中国农作物名产志》,曾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和1927年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奖。 黄冈晒烟生产历史悠久,据湖北省、黄冈地区、黄冈县有关史志资料记载,黄冈晒烟始种于...
-
谈起如今的松阳,冠之以名的是“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”和“中国绿茶集散地”,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是她连片成景的近12万亩生态茶园。 而遗忘,永远则是与记忆同存。在历史的潮流中,曾经与松阳茶齐名的“晒红烟”,却随着时间变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,缓缓淡出我们的视线。 曾经 “明朝末年,吴三桂引清兵入关,南下攻闽。福...
-
眼下正是烟叶收获季节,这两天,在隆阳区西邑乡烟田里,一支烟叶采烤分一体化服务队正穿梭其间忙碌着,虽说今年前期天旱,但有了专业队的全面指导和采烤,今年烟农增收在即,想不赚钱都难! 西邑乡烟田 在西邑乡永信社区的烤烟生产核心示范区,放眼望去,一行行、一片片绿油油的烟叶在田里迎风摇曳,烟农赵连春在机耕路上协助专业采烤队队员把一捆捆烟叶...